武汉浩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瓷器 > 陶器工艺品

为何现代流传着官哥不分

为何现代流传着官哥不分 为何现代流传着官哥不分
  • 为何现代流传着官哥不分
  • 为何现代流传着官哥不分
  • 供应商:
    武汉浩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1
  • 地址:
    武汉市汉阳区经开万达C6栋
  • 手机:
    13517224262
  • 联系人:
    杨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32669342
  • 更新时间:
    2021-01-16
  • 发布者IP:
    113.57.25.47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佳士得年末大拍,临宇山人的藏品被热烈追捧,唯独那件保守估价4000-5000万港币的“南宋哥窑葵口盘”流拍,出乎很多人意料。

  这件临宇山人送拍的葵口盘被定为南宋哥窑,主要基于两点:1,南宋有哥窑;2,月白釉加上金丝铁线的开片,符合故宫早期研究对南宋哥窑风格的判断。实际上,这些官方一直继承的标准论断,是基于解放后故宫对瓷器藏品的匆忙收集和整理,以及对古籍的选择性推测,谬误难免。这件藏品从器型和烧制工艺来看,如果的确烧造于宋代,且后世未加改造,则确实是南宋风格;但南宋是否有哥窑,目前的证据愈发趋于否定;金丝铁线如何形成,至今也无确定论断。

  故宫里的哥窑有三百年传世时间,当时如何进入皇家收藏,则情况多样。目前的检测结果是,其中烧造年代最早的传世哥窑,与杭州老虎洞元代地层的哥窑标本胎釉成分一致,因此传世哥窑最早产自元代,并无宋代哥窑产品传世。其中的金丝铁线是否有人为后期上色,也难以证明。由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困难,加上权力和利益驱使,某些关于宋代哥窑的猜测被当作基本共识,以至于月白釉的金丝铁线成为“南宋哥窑”的辨认重点,这对宋瓷研究是非常有害的。随着窑址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的发现和研究,目前,笔者及大部分官窑的研究者,都同意杜正贤先生在“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一书中的推导和结论:目前故宫所认定的“传世哥窑”都是元代或明清制品,宋代并无哥窑。也就是说,关于哥窑和官窑的混淆,只有两种情况:南宋官窑,或者元代哥窑。但是,宋瓷“汝官哥钧定”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唯独这一说法本身就不可靠一点,极少有人提及。

  哥窑瓷器和官窑共同之处。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中,官窑被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官窑是皇家官府直接营建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北宋汴京的官窑青瓷,其形制、釉色、工艺等均与汝窑有共同之处。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种色调,釉质匀润莹亮,大纹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满釉裹足支烧,器底有支钉痕。

  那么它们的区别呢?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器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

  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一线拍行秋拍藏品送拍询;1351722.4262.不愿上拍也可私下推荐!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1.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2.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3.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4.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哥窑明显金丝和铁线。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注解: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哥窑看泡线型口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哥窑观泡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官哥互比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注解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南宋早期的青瓷器,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质细,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为主,兼有青灰、青黄和炒米黄等色调,釉层薄而润泽,有纹片,满釉支钉装烧,器底有圆形支钉痕,工精质高。南宋后期官窑青瓷的烧造追求玉石质感,改变制瓷工艺,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二次烧成的厚釉工艺,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显露横竖交织的蟹爪纹片或层层叠错的冰裂纹片,有说不尽的奥妙。厚釉工艺的具体做法是先低温素烧坯,后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经高温成器,一般釉层厚在2毫米以上。和官窑相比,哥窑排在第二位,也历来受到宫廷、达官贵人、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的重视和关注,但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仅有一百余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数量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明代就已经难以见到,故后世所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由于哥窑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目前仍无法揭开其神秘面纱,可以说,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最为神秘的。

附近城市

随州

武汉

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