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浩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瓷器 > 瓷器工艺品

国际爆款青花瓷的由来

国际爆款青花瓷的由来 国际爆款青花瓷的由来
  • 国际爆款青花瓷的由来
  • 国际爆款青花瓷的由来
  • 供应商:
    武汉浩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1
  • 地址:
    武汉市汉阳区经开万达C6栋
  • 手机:
    13517224262
  • 联系人:
    杨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32701613
  • 更新时间:
    2021-05-25
  • 发布者IP:
    113.57.25.47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1603年,马六甲海域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海战,一队海盗劫获了一艘运瓷器的葡萄牙商船。回到地中海后,海盗把骷髅旗换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当时欧洲海军都是这个套路),然后把瓷器送到阿姆斯特丹拍卖,打开木箱的那一刹那,人们震惊了。

  不同于以往欧洲人见到的单色釉龙泉青瓷,这批瓷器是白色的,上面画满精美的蓝色图案。那艘倒霉的葡萄牙商船叫Caracca号,人们就把这种装饰风格的瓷器统称为Kraak ware,克拉克瓷,瓷器的类别叫blue& white ,就是我们的青花瓷。

  克拉克瓷是中国瓷器首次大批量登陆欧洲,随即引发了大批量的疯狂,比如瑞典女王为了收藏青花瓷特别修了座中国宫,普鲁士大公用60个特种兵交换了120件青花瓶,再后来欧洲人又到中国采购瓷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瓷器、茶叶和丝绸是世界上最有诱惑力的商品。

  现在看来,那种单向的瓷器贸易对中国并没什么好处。顺差了几百年,新旧大陆的白银都砸向天朝,中国又没什么东西需要进口,结果就是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中国因为银子太多了,货币体系几近崩溃,欧洲因为缺银子也几近崩溃,结局就是鸦片和战争。

  早期克拉克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号深碗,欧洲人常放在厅里当果盘。另一种是大号浅盘。我们吃完饭盘子撂起来收进厨房,欧洲人则要一个个立起来摆在厅里,炫富,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那么什么是克拉克风格?首先是大,比国内用的碗盘都大;其次是满,青花图案必须画满,尽量不留白,这与中国传统的“计白当黑”的构图原则相悖;第三点,大量的盘子带花口,花口盘轮车拉坯做不出来,要印坯或者刻坯成形,成本高,而且不实用,所以中国人很少用花口盘。事实也是这样,现存的克拉克瓷都在海外,国内几乎就没有,因为我们从来不用。所以许多西方史书宣称,克拉克瓷是中国为欧洲量身定做的瓷器——等等,好像哪里不对。

  中国曾经给欧洲特制了许多瓷器,这点不假,但最早那批克拉克瓷是海盗抢的,抢来的东西怎么可能订制?真相是,当年那艘葡萄牙商船发自广州,目的地是阿拉伯半岛,船上青花瓷的货主是穆斯林。

  从历史的角度看,穆斯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人类中的高富帅。阿拉伯人,尤其是波斯人本身文化就发达,而且好学,黑暗时代欧洲教会销毁了所有希腊典籍,穆斯林留下了,所以文艺复兴时欧洲人要去阿拉伯学习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半岛地处东西方之间,双方许多交流是穆斯林完成的,比如中国指南针、黑火药还有龙泉青瓷,是穆斯林传到欧洲的;阿拉伯数字出现在印度,1到9,穆斯林在传播时添加了“0”,历史性的大发明。当然阿拉伯人并不是义务传播科学文化,只是做贸易时的副产品,那时虽然不卖石油,依然有钱。

  公元700年,武则天还当女皇呢,黑衣大食,也就是伊朗的波斯人做出了青色花纹的罐子。不是青花,甚至不是瓷,是陶器,钴发色,但画在釉上。穆斯林喜欢白色和蓝色,比如他们的袍子是白的,清真寺是蓝色。所以他们最早发明了成熟的钴蓝颜料,并且出口到中国,明代著名的苏麻离青,很可能就来自波斯。

  再回到东土大唐,2006年在郑州市上街区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两件唐代青花塔形罐,釉下彩、钴蓝、高温,妥妥的青花瓷。我们现在提到青花就口口声声说钴蓝,其实古人压根不知道钴是什么东西。古代瓷工才不懂原理科学什么的,他们的发明只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到处收集黏土和矿渣,涂在瓷器上烧,如果变色了就当作颜料。要不是在窑址里挖出了瓷片,很难相信几个显赫一时的窑口曾经使用过钴做彩绘颜料:江西吉州窑、浙江龙泉窑、河南巩县窑、云南玉溪窑。青花只是唐宋时陶瓷彩绘的一种,钴蓝不过众多是颜料之一,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直到遇到了穆斯林。

  唐朝时许多阿拉伯商人驻扎在中国,黄巢在广州屠杀了20万外国人,其中有10万穆斯林。扬州在当时可是国际化大都市,可以肯定有穆斯林商人在此邂逅了青花瓷,那些器物不但颜色清真,而且坚硬光滑不吸水,相比之下,他们家乡的蓝花陶罐就是渣,那怎么办?买。

  证据出现在1998年,印尼海域打捞出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船,上面有6万件中国瓷器,其中有3件完整的青花瓷盘。船上还有个长沙窑彩绘瓶,落款是宝历二年,826年,所以说,从9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已经向阿拉伯半岛出口青花瓷了。有人说青花瓷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这不对,那时他们还不会做瓷器,更别提青花瓷了。

  青花瓷发展在元代,而且立刻就成熟了,内部原因是继承了各大窑口的彩绘技术,外部动力来自穆斯林的大批量采购。现在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还有40多件元代青花瓷,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古代穆斯林坚信青花瓷遇毒变色,可防歹人。这些瓷器都有强烈的伊斯兰风格,因为穆斯林吃饭时要席地而坐,所以盘子都很大,直径达40多厘米。还有许多青花瓷的器形来自波斯的铜器,比如天球瓶、无档尊。

  下面要说画什么的问题了。摩西创立的天启教派禁止偶像崇拜,旗下有三大一神教:犹太、基督、伊斯兰,基督教无疑是破了戒了,伊斯兰教还是严格遵从,禁止有生命形象的美术形式,尤其是人物。

  那么中国出口的青花瓷不能画人,只能画抽象图案。瓷工并没有采用穆斯林的细密画风格,而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图案画法,古代的青铜器、织物、陶器上的抽象纹饰几乎被青花瓷一网打尽了,而且还发展出许多新的种类。可以说青花瓷是图案装饰的集大成者,品类纷繁复杂,以上海博物馆所藏同治赏瓶为例,介绍几款常见花纹。

  1.海水纹。波浪的形状,这里只是辅纹,如果画在主体部分,水中会随机出没海八怪,海狮、海龙、海马什么的;

  2.云肩纹,如同美女的披肩,还有圆头的,叫如意纹;

  3.蕉叶纹,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始于宋代,多出现在器物斜面处,比如颈部足部;

  4.雷纹,因为像“回”字,又称回纹。画成圆形的叫云纹,二者统称云雷纹,始于青铜器。商周贵族宴客时,每人前面放一个铜罍,里面装满酒,喝酒时从里面舀。罍音雷,指其上铸有云雷纹,《周礼》说“罍取云雷不穷,博施不尽,取之不竭”,越喝越有的意思。《小雅》说“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周人的暗喻,人民贫困是国家的耻辱;

  5.第一层缠枝纹,二方连续,左右伸展;

  6.又是云肩纹,这次大一号;

  7.第二次出现缠枝纹,这是画面的主体部分,叫主纹,其他都是辅纹。缠枝在这变成了四方连续,以太极构图法(即主干为S形),左右上下同时伸展,升维了。缠枝的骨架是植物蔓藤,卷曲连环发展,其间穿插荷花、牡丹、扁菊、宝相花(一种蔷薇)、葡萄等,画面高度抽象,很难分辨出种类来。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是最主要、最常见的青花纹饰,周淑兰老师称其为“格律图案”,非常贴切。只要掌握了缠枝的规律,作画时基本不用考虑布局构图,只要不停地画,多大的东西都能画满;

  8.卷草纹,始于汉代石刻,又称忍冬纹,就是迎春花、常青藤,取其四季常绿、绵延不绝之意。类似缠枝,但没花,也有加上龙头的,称为草龙纹。

  贡布里希的《艺术与幻觉》里记载了个故事,欧洲人送给阿拉伯酋长一副画着马的油画,酋长坚决否认那是一匹马,理由是从画的背面看不到马。贡布里希解释为,他们从来不看写实绘画,以至于没产生立体幻觉的能力。那么下面这件青花肯定不合穆斯林的胃口,事实上这正是一件内销瓷。

  这是著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青花瓷的绝顶之作,曾经拍卖到5亿。以前的长沙窑、磁州窑也有人物彩绘,多是婴戏、仕女一类的装饰性作品,笔法也不甚精致,元了青花时,人物画发展到了巅峰,开始出现多人物、叙事性的大场面,而鬼谷子罐就是代表。

  鬼谷子下山的故事出自元代的《七国春秋平话》,平话是当时没有唱词的白话小说,明清小说的始祖。青花罐的图案就是模仿平话的插图,不难看出,青花的画面要比书里的漂亮多了。瓷器画面中加了个张牙舞爪的将军,背景的草木山石也描绘更细致,而且还有装饰花纹。罐子下的那圈花不是蕉叶纹,是八大码,莲花瓣里面画佛教八宝。

  更重要的一点,青花的线条和色块是有深浅变化的,雕版印刷的插图就做不到。此前磁州窑的白釉黑彩,看似白纸黑墨,却没有颜色变化,表现力就不如青花。大概早期的青花瓷工在赶阿拉伯人的订单时,发现钴料的表现力非常强大,便开始做内销品。尤其是明末分水渲染技术出现后,青花瓷已经可以画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水墨画的效果了。

  另一个优势是青花瓷烧制成本低,只要窑温到1280℃,就是坚定不移的蓝色,对窑内的氧气浓度不讲究,基本没有烧坏的可能。这点就不像同时期出现的釉里红,而且氧气多了偏绿,少了就发黑。基于以上几种优势,青花瓷在元代成熟之后,在国内市场愈发流行起来。

  上文提到的大维德瓶,元青花的标准器,民国时在北京发现的,因为上面有元代的年款,人们才知道元代还有青花,容我抄下瓶颈的铭文: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这对瓶子是供养寺院的,肯定是内销瓷,捐赠寺院必须用好东西,说明当时青花已经算高档瓷器了,起码在民间如此。那么最晚在元代中期,青花瓷已经形成了外销和内销并列的格局,而且两者又分别有高端和低档产品线。低档青花器形小,釉面灰暗,使用国产青花料,高档货器形大,釉面透明,用进口青花料。提到进口青花料,不得不说说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低锰,颜色偏紫,高铁,有黑点,这些可以说是特色,叫瑕疵也不为过。苏麻离青之所以那么著名,并不在于其本身的质量,而是因为它是最后一批进口青花料。

  苏麻离青来路不明,最离奇的观点是产自非洲索马里,因为“苏麻离”和“索马里”的发音相似。最普遍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这点我不以为然。因为苏麻离青在郑和出海前就到中国了,而且青花料没烧时不过是一团黑土,其交易和鉴别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当年郑和下西洋,目的是追杀外逃的建文帝,7次不成而止。朱棣还不放心,怕朱允炆反攻大明,便了做了个非常懦夫的决定,海禁。洪武只是禁商,永乐连渔都禁了,然而瓷器出口从来就没断过——还可以走私嘛。朝廷那边就尴尬了,本来还能收点关税,这回不但税没了,还得倒贴钱缉私,多傻啊。原来那些靠海吃海的渔民,许多加入了倭寇,官逼民反。不论郑和有没有带回苏麻离青,总之他之后再没有进口料了。海禁后青花料开始国产化,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国内苏麻离青的存货便显得稀缺,所以著名。

  海禁后用过一段回青,其上等货叫佛头青。来自西域,走陆路而来,唐代三彩就用过回青,万历后期回青也断货了。还有国产珠明料,云南产的钴土,又可以作为青花料的统称。珠明料历史很久,元代用于低档青花瓷,海禁后被精炼用于高端瓷。偶尔还用于充当五彩和粉彩中的黑色颜料,因为这两种彩是釉上而且低温,烧制时钴还没来得及变成蓝色。

  钴土并不是稀有矿产,景德镇附近就出产平等青、石子青等。最常用的是浙料,产自浙江,一直用到清代,可以算青花瓷的标准色。日本也用浙料,称之为“吴须”,他们也模仿克拉克风格的青花瓷,叫“芙蓉手”,水平不错。

  提到青花瓷,人们立刻会想到景德镇。虽然我们不能确定青花是哪个窑口发明的,但肯定不是景德镇,镇窑是拿来主义,只是青花瓷的集大成者。元以前景德镇瓷工只会刻花,不能彩绘。《浮梁县志》记载,元朝初年景德镇人口突然增加了40%,这么多人不可能是自然增长,肯定是外来移民。移民中有来自吉州和磁州的瓷工,尤其是磁州窑工匠,带来了釉下彩绘技术。

  元代波斯人属于色目人,是仅次于蒙古人的特权阶层。而且元朝重视海外贸易,那些磁州工匠很可能是官府组织迁徙到景德镇,专门为波斯人生产青花瓷的。有了磁州窑的彩绘技术,再加上景德镇的白瓷,还有波斯人带来的钴料,青花瓷一蹴而就,瞬间成熟。

  元明时许多窑口烧过青花瓷。福建漳州窑,外销窑口,克拉克瓷的主要产地。此外还有一种叫“汕头瓷”的青花。明代广东、福建出产的瓷器,大部分是外销导向的,主要产品是青花、白瓷和少量彩绘瓷。“汕头瓷”来源于荷兰语 swatow,产自广东汕头、潮州,福建漳州、德化,因为在汕头港出海,所以被欧洲人称为汕头瓷。类似的称号还有日本有田瓷器,因在伊万里港装船,被称为伊万里烧;兰溪和义乌火腿,在金华集散,故称金华火腿;坝上蘑菇,在张家口批发,就叫口蘑。

附近城市

随州

武汉

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