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杂项 > 古玩杂项

首页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首页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首页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100.00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69442669
  • 更新时间:
    2024-03-05
  • 发布者IP:
    183.9.105.103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此次“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延续传统,以明清宫廷作品为主线,蒙古、西藏、东北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各个时期的造像相结合共同构架整个专场的脉络。宫廷艺术品一直以来是藏家们追捧的热点,而清代满洲贵族入关之前已信奉藏传佛教,入主中原之后,藏传佛教更成为皇家信仰。

  Lot 2116

  西藏17世纪 扎什伦布寺

  紫金琍玛嵌金银阿弥陀佛

  H 15.2 cm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扎什伦布寺又称“吉祥须弥寺”,是后藏第一大寺,也是四世之后历任班禅的驻锡地,为格鲁派四大寺之一。17世纪起,扎什伦布寺获得了等同于拉萨三大寺的地位,并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艺术品制作中心。扎什伦布寺造像素以华丽精致著称,受到广泛的推崇。在清代,各宗教首领及满汉大臣等向清宫进献了大量的扎什伦布寺造像,仅带有黄条的就有400多尊,被称作“扎什琍玛”,“扎什琍玛”的铸造和用途都与班禅势力的各项活动有密切关系,伴随着班禅地位不断提升,扎什伦布寺造像的工艺水准在17世纪达到了巅峰,本像正是一件出自巅峰时期的扎什伦布寺紫金琍玛造像。

  参阅:《妙相庄严-辽宁博物馆藏传佛教造像精品集》,

  辽宁省博物馆编,188页。

  此尊扎寺紫金琍玛像,虽未鎏金,却不失华美端庄。长方脸型,偏瘦削的年轻人样貌。体态匀称,身姿挺拔。通肩式袈裟轻薄贴体,若有似无,除领口裙边外无起伏褶皱,这类不刻画衣纹的表现手法,是笈多萨尔纳特造像的典型特征。参考世界著名的石雕《鹿野苑佛陀说法像》(如图1),该像是萨尔纳特造像登峰造极的代表作,本尊袈裟领口处理方式与此件拍品如出一辙。早期扎寺造像以仿制尼泊尔、印度等地的作品为主,至17世纪,黄教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西藏宗教艺术的繁荣发展,而扎什琍玛造像本土化风格变得更加突出,如本尊佛陀的清瘦的长方脸形、三角型鼻等元素成为其标志性的风格特征,也正是这时扎什琍玛开始同时融入内地和西藏本土的造像风格,并不断完善发展进化,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图1鹿野苑佛陀说法像石雕

  公元5世纪印度笈多王朝

  此像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佛陀周身布满的嵌金银梅花纹饰,金瓣银芯、银瓣金芯的花朵,在暗紫色闪荧光的紫金铜面上,排列密而不乱,错落有致。坐下以素面随形的禅垫代替了莲花底座,这独特的坐垫样式也是扎寺铜坐像习惯采用的。禅垫背面有一行兰扎体梵文阳款,应是佛家六种子字。同类底座、清宫收藏的扎什琍玛有上百件,题材亦是以长寿佛居多。此像选用紫金琍玛,高鼻梁、尖鼻头、窄而扁的额头、素面随形的坐垫、以及周身嵌金嵌银的完美工艺,从外观特征、风格元素到熟练的工艺技巧,处处明示其正是出自巅峰时期扎什伦布寺的作品。

  Lot2115

  清乾隆宫廷

  铜泥金成就佛(六品佛楼)

  H 20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敬造”、“成就佛”、“般若品”

  乾隆皇帝从乾隆22年至47年间(1758-1783年),耗费巨资,先后修建和装修了八处六品佛楼供佛、修行。紫禁城内有其四,畅春园有其一,承德避暑山庄有其三。目前,只有紫禁城里的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乃至法器保存至今,其它各处或毁于战火,或毁于灾难,或楼虽在,内中一切供器佛像、佛塔已荡然无存。我们对六品佛楼陈设的尊神及其思想的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对梵华楼的研究才有可能达到。八座六品佛楼虽然建筑的时间早晚不同,在皇家园林建筑群内分布的位置也不同,但它们在结构摆设上有一些共同特点,六品间的结构是背面墙壁上挂一幅这间品第的九主尊的唐卡,唐卡前设一张紫檀条案,上面落座九尊高38cm左右的主尊造像。左右两墙壁上陈设经典中所记载的诸尊造像,大的20cm左右(本尊尺寸),小的10cm左右。

  参阅:《梵华楼》第一卷,第242页,图187,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9月。

  这尊铜泥金成就佛坐像与梵华楼所藏同类造像如出一辙,应该是出自某一处已经被毁的六品佛楼中,般若品部的一尊。造像结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面相方圆端正,直鼻小口,表情内省。帔帛搭于双肩,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裙缘錾刻有带状纹样,单层覆莲座,莲座上缘饰有三道连珠纹,中间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楷书阳识,莲花瓣挺拔,排列规整,下方刻阴文“成就佛”款识,莲座背面有“般若品”识。整尊黄铜铸造,材质厚重,肉身泥金。比例结构精准,装饰技法娴熟,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件六品佛楼主尊造像品相极佳,存世稀少,价值非凡。

  Lot2118

  清乾隆(宫廷)

  铜鎏金大轮金刚手

  H32cm

  来源:

  1.欧洲藏家旧藏。

  2.中国嘉德2016年5月15日,Lot3099号。

  乾隆在位期间修建多达八处的六品佛楼,即是皇室重佛之力证。故宫博物院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佛楼梵华楼中,即有大轮金刚手大尺寸铜像供奉于二室无上阳体根本品紫檀条案上。大轮金刚手是密教胎藏界金刚手院三十三尊金刚之一,也是藏密尊奉的主要本尊,为金刚手菩萨的忿怒相,是征服地下与水下龙魔之神。修持大轮金刚手,除了可以获得息灾、增长财富寿命、怀柔人天、降伏魔障等世间这些共通成就外,尚可以得到即身成就圆满佛陀果位的出世间悉地成就。

  参阅: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梵华楼》第二卷354页.图277。

  参阅: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藏传佛教造像图像与风格》152页。

  主尊三面六臂,头戴骷髅冠,每面各具三目,三目圆睁,怒发呈火焰状上扬,口衔蛇腰,象征镇伏毒龙,相容可怖。主臂双手分施无畏印、与愿印并环抱明妃,中间二手把持蛇身,最上右手持金刚杵,以标显大日如来的智慧,左手结期克印;全身严饰蛇形缨络、钏环,腰系虎皮裙,足踏婆罗门和因陀罗,表示降服外道邪魔。明妃双手分持嘎巴拉碗、钺刀,左腿盘绕主尊腰际。以双运相威立于覆莲日轮座上。

  Lot 2121

  明永乐 宫廷

  红漆戗金八吉祥经文夹板及经箱一套

  经板:73x26.3 cm x2

  经箱:44.5x87x33 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参阅1:西藏布达拉宫藏永乐经板一块,

  引自《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文物萃珍》,

  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9月版,222页。

  参阅2:大英博物馆藏永乐经板一块,

  引自《大英博物馆展览:明朝,改变中国的50年》,

  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品,2014年,230页。

  这一对护经板是永乐版《大藏经》外层上下夹封。永乐版大藏经是历史上第一部刻本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图像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邀请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德银协巴任刊本总纂,敕令在南京灵谷寺刊刻,并于永乐十二年分别颁赐给藏传佛教萨迦巴、噶玛巴、宗喀巴宗教领袖。现仅西藏色拉寺和布达拉宫仍保存有完整的大藏经,其他均遭到破坏,分散各地。嘉德秋拍这一对护经板即是散失的部分。

  经板为木胎,两片一组,中间较两侧厚,形成一定的孤度,线条柔和。通体髹红漆为地,饰戗金纹饰。正面用起地方法雕出周边单线,内凸纹双重开光;板沿四周饰双莲瓣纹,两块板开光内绘八吉祥。八吉祥置于转枝番莲纹相边的莲座上,中央的宝座上置摩尼宝珠,象征佛、法、僧三宝,光芒四射,向左右伸出枝叶,由左而右分别为法轮、宝伞、双鱼与宝瓶,另一片夹板则绘有宝幢、宝螺、莲花、盘长,共同合成八吉祥;四边饰缠枝莲纹及双狮纹。背髹黑光漆,封面一片的背面中央阴刻一莲瓣形龛,龛内书藏汉文 :「大般若经第十二卷—宜圣大智慧到到彼岸千百颂」。漆色红润,漆层实,金色耀眼,戗金地阴刻细密工整,图案匀净,气度庄严。

  上经板背面款识

  同类型经板可参考布达拉宫和大英博物馆藏永乐经板,形制、工艺均与本场拍品基本一致。

  这一对《大藏经》外经板还配以木质经箱。经箱长87cm,宽44.5cm,高33cm,配有黄铜箱扣、铜锁,只原锁已失。箱体两侧还配有铜拉手,精美实用。整箱漆柔和的朱红色,且所有的铜活均有古旧包浆,古色古香。

  Lot 2122

  清乾隆宫廷

  藏文金光明经一函

  经页尺寸: 64x8.5 cm

  护板尺寸: 64.5x11.5cmx2

  清宫印刻的佛经,装帧尤为出挑,多依西藏佛经的贝叶夹装,而包括《龙藏》在内的清宫御制经文等则采取了梵夹式装帧。最富皇家气派的,是书衣和内夹板的装饰:书衣常以锦缎画出或缂丝织出各式佛像,内夹板则镶嵌多种金玉珠翠,极尽皇家的富丽奢华。

  本场这套乾隆宫廷刻印的经文,是一函《金光明经》。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梵名Suvarṇaprabhāsasūtram,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师义净翻译,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保护 ,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整经保存完好,纸质经叶,历经几个世纪,尚拥有如此好的品相,实属罕见。包装形式为仿自贝叶经的梵夹装,由两部分组成,即书写经文的纸张经页,和保护经面的上下护板。上下护经板均覆盖着五层五色经帘(遮幔),经帘之下,有铜胎鎏金雕成的左右两座龛门,其上镶嵌有珍珠、珊瑚及松石等宝石,龛门内彩绘佛、菩萨各一尊。中央为蓝底浮雕泥金字的礼敬文,整体意思是“顶礼皈依佛法僧三宝”。在字母笔划上,还刻有花纹和藏文字母,上下还有精工细致。礼敬文下方,是以金粉勾勒的佛家八吉祥的线图。上经板的背面,中央黑底金字书写梵文“唵嘛呢叭咪吽”种子字。下经板的构造与上经板相似,相对简化,没有铜鎏金龛门,中央彩绘四大天王像。

  经文内页长64公分,宽8.5公分,每页只在中央黑框内,以藏文自左至右横行两面书写经文,除首页四行外,其余均每页五行,每行以黑红两色交替书写,字体峻整秀丽。自17世纪始,藏区开始出现以双色混写的经文,最开始是金银混写,后来更有讲究每页以五色五宝、七宝七色、九色九宝抄写的。首页经文转写及译文:

  藏文:འཕགས་པ་གསེར་འོད་དམ་པ་མདོ་སྡེའི་དབང་པོ་རྒྱལ་པོ་ཞེས་ཕྱ་བ་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转写:'phags pa gser 'od dam pa mdo sde'i dbang po rgyal po zhes ph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

  翻译:金光明最胜王经

  类似工艺的清宫刻印经文,参考康熙版《龙藏经》和乾隆55年朱印刊本《满文全藏经》。

  康熙《龙藏经》宝积部Dsi函内上经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引自《殊胜国缘》,

  2015,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

  清乾隆55年朱印刊本《满文全藏经》之《维摩咭经》上下经板彩绘图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引自《殊胜国缘》,

  2015,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

  明 金粉楷书佛经 33x24cm. 39开册

  纽约苏富比2015年春拍,LOT427

  1402.6万美元成交

  明宣德御制《大波若波罗蜜多经》十卷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拍,LOT101

  2.388亿港币成交

  中国古代皇室宫廷印刻的经文,在拍卖市场上,尤以2018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一组“明宣德御制《大波若波罗蜜多经》十卷”最为出彩,当时以2.39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佛教文献世界拍卖纪录。另,纽约苏富比2015年春拍,一组大明金粉楷书佛经(39开册),最终以折合人民币8700余万元成交。

  Lot 2120

  清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0年)

  金丝楠木须弥座三联屏式佛龛

  30.2x46.3x11 cm

  [题记]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九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铜璃玛释迦牟尼佛。

  在清代,带有底座的屏风便与宝座、香几、宫扇等礼器营造出一种威严肃穆、皇权至上的政治气氛。同时,依佛像法身等比例缩小的小型屏风被广泛地施用于清宫佛堂的供桌以及条案上,主尊神像似人间君王一般端坐于前,这种小型屏风被称为“屏风式龛”,是清宫佛龛中颇受欢迎的类型,有“三联屏”、“五联屏”等式。此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金丝楠木佛龛,即为须弥座三联屏式佛龛。

  此件佛龛,屏风分作三联,屏帽雕琢螭龙纹,屏心亦分三部攒框镶板,以金漆满绘象征吉祥如意的云蝠纹。下设台基式须弥底座,有束腰,以金漆描绘仰覆式莲座,即清宫档案中所称“巴达马座”。使整个佛龛端庄大气,气度不凡。每屏背面皆墨书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题记,佛龛底有墨书编号“暑字号”、“天字三号”、“右”。屏背题记的汉字内容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九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铜琍玛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