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字画 > 纸质工艺品

新加坡极致国际拍卖公司真假

新加坡极致国际拍卖公司真假
  • 新加坡极致国际拍卖公司真假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67812853
  • 更新时间:
    2024-03-09
  • 发布者IP:
    119.143.199.58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艺事相通,美术、建筑、戏剧、曲艺、音乐跨界相连。书画家的身边,常有装裱治印者、刻竹制泥的好友,各有专工。他们与艺术家之间往来频仍,颇有文人学者以文会友饮酒赋诗的古风,又思接神合,交谊甚笃。他们常常最能领会艺术家的心意,为艺术家的作品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他们传承与诠释着工匠精神,用技法精湛的作品用心烘托,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魅力与个性。本辑中的为傅抱石制印泥的紫泥山馆主人徐文镜,为齐白石刻竹治扇的寄斯庵主人张志渔都演绎着这样的匠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相与酬唱,古韵诗乐,吟唱诗文,弹奏古曲,指间袅袅,风雅如斯。

  《制塗图》局部与《寄斯庵制竹图》局部

  傅抱石《制塗图》

  傅抱石(1904-1965)制塗图

  甲申(194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24.5×15.5 cm

  上款人:徐文镜(1895-1975),别署镜斋,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百口井人,元白弟,自幼颖悟好学,淹通多种学艺,为著名书画篆刻家、古文字学家、浙派古琴大师。1912年,文镜与兄元白俱拜清末浙派大琴家、杭州云居山方丈大休上人为师,得其亲授,尽得浙派精髓。次年,文镜与兄元白经李济深先生等人介绍,同赴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于金石文字学、篆刻学造诣极深,1916年即出版《镜斋印稿》,且其编纂的《古籀汇编》一书,流传甚广。又善制印泥,所制紫泥山馆印泥享誉艺坛。抗战期间居蜀,担任国民政府印铸局技正,1949年后赴香港,与王季迁、钱穆、邓尔雅等艺文界名流交游。

  “徐氏双杰”即徐元白、徐文镜是著名的浙派古琴大师。1926年,徐文镜曾任河南省政府秘书等职,后至上海,创设大雅社,以鬻印为生,并自制印泥,称“紫泥山房印泥”,为当时之绝品。三十年代,徐氏昆仲在南京、开封杭州等地创立“清溪琴社”、“中州琴社”、“今虞琴社”。1943年,又在重庆组织“天风琴社”,制琴、教琴,研究收藏古琴,自制徐氏式、仿唐式、仲尼式琴五十余床,流传各地,所奏《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琴曲轰动当时音乐界。抗战胜利后,徐元白迁往杭州,重整西湖边雷峰塔下“半角山房”,徐文镜则随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任铸印局技正。1947年,徐文镜辞职来到杭州,与兄徐元白共同组织“西湖月会”,研讨书画、琴棋、金石。1949年初,徐文镜从台湾辗转赴香港,组织雅集,将斫琴技术传授到到香港,并写下109首回忆西湖风情的诗,集为《西湖百忆》。他对香港琴坛贡献良多,可以说香港琴坛真正活跃,便是由徐文镜开始。

  徐文镜在画展中

  徐文镜授课中

  甲申1944年,正是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创作巅峰,是他表现力最为旺盛的阶段,傅氏的许多代表作都诞生在这一时期。避难重庆的艺术家们,在一起谈艺论道,频繁切磋。徐文镜有“紫藤山馆”,以卖印与印泥为主,与傅抱石、章士钊、沈尹默、马一浮、张大千、齐白石等相熟。抱石绘《制塗图》即是徐文镜以古法制作手工印泥的写照。纯手工印泥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将原料进行日晒、研磨、漂洗、捶拉等多种程序,分层索取,研入极细的朱砂,才能保证印体细腻柔润,富有光泽。这与古琴面漆的调制工艺或也可相通,以大漆调制适量朱砂涂抹琴身,才得以红色琴面。受徐文镜之托,傅抱石为作《制塗图》乃是二人友情的见证。

  《制塗图》局部之一

  《制塗图》局部之二

  画中高仕跪坐于庐中,唐宋燕几铺席的陈设,高仕持钵反复捣制印料,颇有北宋隐士“林和靖”的风范。门外绿竹掩映,庭前赏石后有老树疏枝,当门而立,用线用笔意到即止,潇洒俊逸,大气磅礴。傅抱石的人物画构图大胆、简练,笔下人物全是表现诗词歌赋中气节高尚、情操古逸、性情潇洒的文人逸士,观之皆是神情毕现、气质非凡。

  溥儒《紫泥山馆图》同为徐文镜上款

  来源:中国嘉德第16期网络拍卖会

  齐白石《寄斯庵制竹图》

  齐白石(1864-1957)寄斯庵制竹图

  丁卯(192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49×30 cm

  上款人:“瘦梅仁兄”即张志鱼(1893-1961),又作张志渔,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范节庵、王竹庵皆出张门。独创沙地留青皮雕法,曾设"寄斯庵美术社"于北平劝业杨三楼鬻刻,所作以花卉为多。

  出版:

  1.《湖社月刊》,第116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齐白石诗文篆刻集》,上海书局有限公司,1961年版。

  3.《齐白石绘画精萃》,图编36,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4.《齐白石全集·第二卷》,图编315,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5.《齐白石拍卖集成》,第15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6.《齐白石辞典》,第213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7.《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上》,第263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本图出版的《湖社月刊》封面

  以自己的师长、弟子、朋友为题进行创作,是齐白石山水人物画的一大特点。所见最早的大约是1894年创作的《龙山七子图》,描绘包括齐白石在内的“龙山诗社”成员纵游龙山的场景,之后陆续有1917年描绘好友杨潜庵在北京法源寺与陈师曾、姚华、凌直之等以及白石本人雅集谈诗的《秋馆论诗图》;1926年描绘白石自己与雪庵和尚、冯臼三人与众不同的《西城三怪图》;以及之后为弟子刘冰庵创作的《冰庵刻印图》等等。

  《寄斯庵制竹图》局部之一

  《寄斯庵制竹图》局部之二

  《寄斯庵制竹图》,则是为好友张志渔创作的,描绘其用功于刻竹制印之事。画中一棵硕大的柏树,枝叶参天,一飞冲天,与屋子后面的柏树枝叶相连,占去了画的大幅笔墨,其苍劲有力,亦若山峦连绵,也若低低云翳,环护着下方的屋子。房舍白墙青瓦,白墙恍若洁净白雪,青瓦雨水浸蚀,若宿墨。瘦梅先生着白衣,正襟危坐,凭窗据案,右手凭刀,看似不动而已然动,这份动感使画面活跃而灵气。款署:“瘦梅仁兄刊竹名冠一时,曾刊白竹扇器赠余,工极。余画此答之。”

  张志渔小像

  款中所谓“瘦梅”即张志渔(1893-1961),号通玄,又号寄斯庵主,光绪末年时,张志渔已经以治印为人所知,达到很高艺术水平,当时与齐白石齐名。他曾经两度在段祺瑞执政府任职,但时间都不长,北洋政府下野后,张志渔转而专凭艺术吃饭,在前门外劝业场三楼设“寄斯庵美术社”,招揽治印生意。而刻竹则是他“无师自通”,他在家自行摸索,终于得其门径,掌握了沙地、皮雕等多种形式,其喜用竹带青皮者刻阳文,另用刀尖挑剔若砂皮状,得干湿浓淡以至飞白,以奇制胜。1918年的时候,已能在南纸店悬润,正式收制刻件了。

  齐白石书“寄斯庵美术社”

  齐白石所篆“雪爪”二字

  刻竹一艺,有阳刻、阴刻、青皮、沙地等多种形式,施于扇骨、臂搁、笔筒等,但画稿是非常重要的,张志鱼当时是中国画学会重要成员,与北京一流书画家交往极多,因此所刻除自作书画外,多为溥心畬、张大千、齐白石、徐燕孙等一时名彦在扇骨上绘得的底稿,然后奏刀而就,原画神采不但全局毕呈,而且还能以刀补笔,作出适当调整,成为一种令人叫绝的艺术品。故此,白石老人对他青眼有加,白石老人在绘赠此图之后,次年也为其题写了“寄斯庵美术社”横匾,并在张志渔以后出版的《刻竹治印无师自通》时篆书题赠“雪爪”二字以贺。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曾拍出过一柄由当时京津二十一位名家合作,或画或写,皆为张志渔上款的成扇,扇骨则由张志渔刻吴昌硕、齐白石画稿,堪称经典。

  溥儒,齐白石等《书画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