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瓷器 >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流程费用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流程费用
  •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流程费用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68745710
  • 更新时间:
    2024-04-26
  • 发布者IP:
    119.143.199.58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传世优秀古琴历经时代更替,无论从历史文物,还是从乐器的角度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古代擅琴者,多重前代名琴。由于数量稀少,藏者往往得而珍藏。宋徽宗有“万琴堂”广罗天下名琴,欧阳修作《三琴记》并言“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有琴一张”放在当下仍然给人无限的想象。此次春季《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呈现张之洞、吴景略、刘景韶、卢家炳、萧兴华、华非等多位大家所藏传世名品,传承脉络清晰,这些重要琴器的首次出现,是对古琴及历史研究资料的重要补充。

  Lot 3691

  清光绪“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

  来源:

  张之洞旧藏;

  张遵骝旧藏;

  吴晓铃旧藏。

  通长:121.5cm,肩宽:18.5cm,尾宽:13.5cm

  琴仲尼式,桐木面板,鹿角霜灰胎,髹栗色大漆,设牛角轸,雁足、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龈托等俱黄梨木制。琴背轸池下刻篆书琴名“天下龢平”,其下又刻行书“第一”。龙池内两旁刻行书款并填朱砂:“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龙池下刻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此琴形制雅致、法度严谨,为张之洞亲选桐木材,命良工斫,保留有紫地花卉纹盘扣式锦囊,后传曾孙张遵骝先生,大约解放前后,张先生赠送好友著名的国际学者、戏曲研究家、翻译家吴晓玲先生。

  腹款: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

  “黄钟”是十二律之一。声调最宏大响亮,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中,宫属于中央黄钟,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上古时代,古人又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月与十二律相适应: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律中黄钟”又指代十一月份。

  张之洞(1837-1909)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绩显赫,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清光绪“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 局部印鉴

  在赫赫丰功之后,张之洞以文官入仕,更是一位大儒,始终保持着文人的身份,他好为拓铭、读碑、品泉、论印、还砚、检书,有近五百首诗歌传世,著有《輶轩语》、《书目答问》,曾与端方等人筹办京师图书馆,家藏古籍亦富。其书、文、函、牍、电稿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共一百余卷。1898年刊行的《劝学篇》不仅是一篇政论,也是清代学术史中新旧之争、中西之争的一次总结,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下审视中西、新旧,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彰显封疆大吏于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睿智,引领二十世纪上半叶学士之风。

  “得张南皮之《輏轩语》《书目答问》,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

  ——梁启超

  “余学无师承,未受过大教育,但自知钻研,恒以曾、张二公为师耳。”

  ——钱穆

  光绪庚寅

  “光绪庚寅”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年,张之洞五十三岁,任职湖广总督,将他在广州筹办的枪炮厂迁至汉阳大别山下,名“湖北枪炮厂”,设矿务局(后改名铁政局),于武昌城外筹建织布局,并创建了两湖书院。

  杨守敬(1839-1915)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月湖之滨的“古琴台”,相传是春秋时楚国琴师俞伯牙弹琴之地的古琴台,最初建于北宋,清朝嘉庆年间修建。也是光绪庚寅这一年,由张之洞聘请的两湖书院地理教习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1839-1915),主持并亲自为书写《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张之洞极为看重杨守敬,他也是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古琴曲谱《碣石调·幽兰》宝素堂抄本现存最早传本藏于日本。也是杨守敬早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后收入他的《古逸丛书》中,于光绪十年(1884)出版行世。

  清光绪“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局部图

  据载,张之洞的母亲朱碧筠老夫人擅长抚琴,惜在张之洞幼年时早逝,留有古琴两床。张之洞常在诗文中常以“琴”为题睹物思人、畅怀抒情。

  “梦断杯棬泪暗倾,双琴空用锦囊盛。儿嬉仿佛前生事,那记抛帘理柱声?”

  ——《题许海秋起居宗衡母孙太恭人山水画卷》

  “……幽情托朱弦,激昂作变徵。德音不可闻,遗此双藤纸。超然汪元量,抱琴水云里。”

  ——《文山叠山二琴拓本》

  “幽涧泉,千尺深……中有美人横素琴,轸有美玉徽有金,清商激越生空林。玄霜杀物兮萧森,素月默默兮青天心。哀猿为我啼,潜虬为我吟。牙旷千载,忧思钦钦。抚兹高张与绝弦兮,何怨乎筝阮之善淫。惟有幽涧流泉知此音。”

  ——《幽涧泉》

  黄勉之(1853-1919)

  晚清著名琴家黄勉之(1853-1919)以“广陵正宗”在北京教授古琴时,张之洞与溥侗、叶诗梦、杨宗稷等都曾从他习琴。

  清光绪“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 琴铭

  唐浩明先生在《张之洞》一书中又写到张之洞曾托散仙友人吴秋衣帮忙寻好琴材,以期作为儿子取妻、女儿出嫁的礼物。吴秋衣自武当天柱山北麓五龙宫后寻得上等梧桐,可斫琴九张,武当山紫霄宫幻化子将九张琴依次命名为:澄怀观道、山水清音、兰馨蕙畅、窈窕深渺、仙露明珠、惠风和畅、鹤鸣九皋、澹泊明志、天下和平。

  待交给张之洞时,香帅感叹世受国恩,与国家休戚与共,与百姓命运相连,将“天下和平”与“澄怀观道”对调,作为第一号,自己留下,并传之张氏长房,可见社稷之臣本色,“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

  清光绪 张之洞第二号“山水清音”仲尼式古琴

  张之洞有诗《送吴叟秋衣往四川为道士,吴癖金石善刻印,技在陈曼生、赵次闲之间,尝荷一担,穷探名山访碑,遇即拓之,二首》大可印证此事可信。遂有后来谈及此事张之洞言“尤其以那截最长的格外好,我将它做了一张大琴,取名天下和平,留在府里,佩玉常常弹弹,那音色真有绕梁三日不绝的妙处。”

  清光绪“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原配琴囊

  也正是“光绪庚寅”这一年,谭嗣同斫琴两床,名为“崩霆”和“残雷”,现分别藏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谭嗣同是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曾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详细可参阅武汉音乐学院孙晓辉教授近期在核心期刊《古典音乐》发表的《张之洞与谭嗣同的斫琴意向与政治隐喻》一文,此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家族古琴的家学、师承关系及谭嗣同琴学渊源,并深入分析了张之洞与谭嗣同的斫琴意向与政治隐喻。

  故宫博物院藏谭嗣同“残雷”琴

  近代传承

  张之洞此琴后传曾孙张遵骝。张遵骝(1915-1992)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1953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攻思想史与佛教史。曾参加范文澜编著《中国通史》隋唐部分的写作,编制《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著有《遵骝钞稿集》,其学识为史学界公认。夫人王宪钿,祖父为王懿荣,1939年清华大学心理系毕业,1941年任教燕京大学心理系,1954年任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为皮亚杰著作的译者。

  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在《五十自述》中多处提到张遵骝先生:“遵骝,张文襄公之曾孙,广交游, 美风仪, 慷慨好义,彬彬有礼。家国天下之意识特强,好善乐施唯恐不及, 恶恶则疾首痛心。”

  钱锺书先生在《容安馆札记》第八百一则跋《个山遗集》云:“吾友张君公逸遵骝,与吾同患气疾,相怜甚而相见不数数,然见必剧谈,虽伤气无所恤也。君博究明人载籍,又具史识,搜罗而能贯串焉。余闻言辄绝倒,改易耳目,开拓心胸,亦浑忘其伤气矣。一日问余曰:‘明末有奇女子刘淑,知之乎?’曰:‘不知也。’曰:‘刘名挂君乡孙静庵《明遗民录》中,其书君先人尝序之。’因出示此集,盖虽六十年间一再印行,而若存若亡,去湮没无几尔。”

  吴晓铃(1914-1995)

  吴晓铃(1914-1995),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著名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家、《金瓶梅》研究专家、著名印度文学专家、藏书家、目录学家、翻译家、博物学家,现代地方戏研究专家、京剧研究家。祖籍辽宁绥中,1914年生于河北迁安,幼年随父从河北滦县来到北京。1935年从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二年级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习,1937年毕业,留校任教。1938年12月与北大师生逃出沧陷的北平,绕道来到西南联合大学。1942-1946年在印度寂乡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中国古典文学。1947年供职于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中心,编纂《通检丛刊》,同时在北大,清华,辅仁大学兼课。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学术秘书;1957年转入文学研究所。1982年春夏两季,应邀访问美国十七所大学,与汉学家交流经验,调查各图书馆入藏的中国古籍。1985年又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

  李苦禅先生为吴晓铃教授题写“双棔书屋”

  吴晓铃先生不仅是享举国际的大学者,也是继吴梅,马廉,胡适,郑振铎,周作人,傅惜华等人之后的著名藏书家。1995年,吴先生去世前,指定将两千余种古籍文献、梵文和孟加拉文图书五百余册捐赠,2001年首都图书馆为此特辟“绥中吴氏藏书”专区,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整理,先后出版了《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吴晓铃先生珍藏古版画全编》等。2014年6月“双棔藏心曲-吴晓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吴晓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览”同时举行,展览从生平事迹、学术研究成果、绥中吴氏藏书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吴晓铃及其藏书,并展出了其部分遗物、手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