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通速运物流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交通设备 > 物流服务

深泽到长沙物流

深泽到长沙物流
  • 深泽到长沙物流
  • 供应商:
    石家庄大通速运物流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三环与裕翔街交口安邦物流园A区29号
  • 手机:
    13141303789
  • 联系人:
    王鹏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75698291
  • 更新时间:
    2015-07-18
  • 发布者IP:
    106.114.88.75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支援进攻香港之日军,日本中国派遣军命令华中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率领第3师团、第6师团、第4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9旅团,以及泽支队,配以空军、炮兵、坦克及海军舰艇,从岳阳进攻长沙。同时,命第34师团和独立第14旅团从南昌实行佯攻。

  中国第9战区司令薛岳推断日军目标为长沙城,因此作战规划以长沙城为中心命令部队逐步后撤至长沙周边吸引日军追击,后撤时沿途破坏道路及配置伏击兵力分割包围日军,最后以大兵力反包围小股日军达到作战企图,这种以人数与地形做为凭借的后退决战规划称为天炉战法。

  2参战兵力编辑

  1941年12月24日,日本第十一军出动12万兵力从湖南新墙河南进,第三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长沙守军由薛岳将军布置兵力,第十军李玉堂驻守长沙市区,并在岳麓山布置重炮兵旅。中方第四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以及九十九军等参加长沙会战,总兵力30万。

  3会战形势编辑

  1941年12月31日,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双方展开巷战。此时日军认为长沙已经拿下,日十一军司令阿南惟几发贺电到国内报喜,以一洗前两次长沙会战未胜之耻。然而岳麓山炮兵旅的攻击以及日军的补给被切断,情势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日军的贺电成为国际笑话。

  第三次长沙战役的中国士兵

  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包围攻城的日十一军。阿南惟几仍然错误命令继续攻打长沙,从而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从汨罗河到新墙河80公里,日军在空军不断空投的补给下狼狈逃走,损失非常惨重。1月6日,日军退回新墙河北岸,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中方的统计,中国军伤亡28116人,歼灭日本军56994人。日方的统计,日军伤亡6000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甚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蒋介石认为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得意之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同盟国的士气,以及中国军队的奋勇形象。

  外围攻防战

  1941年12月24日,阿南惟几下令进攻长沙,当天日军第6师团与第40师团开始自新墙河渡河,且利用夜袭与炮击辗压守军防线。第3师团与泽支队则在25日早上发起攻击。24日傍晚恰逢寒潮过境,湖南经历少见的低温和大雪,气温从12摄氏度下降至摄氏零下5度,气温遽降不只造成进军困难,也让日军架桥与渡河都因此延迟;经过2天1夜激战后,防守新墙河的国军第20军和第58军遭日军采燃烧弹破坏防御工事,以致伤亡过半。发动攻势的第三天(12月27日)下午,新墙河防线大致遭到瓦解,日军则继续南下朝汨罗江防线推进,而守新墙河的国军则按照预定转移至汨罗江二线阵地和两侧山区转移。

  1941年12月26日,先行挺进的第6师团已经开始准备向其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条河流—汨罗江进行渡江作业。27日,第三师团也开到汨罗江;此时国军防守汨罗江的是第37军、99军和从新墙河撤下的58军,而第20军则在平江和平江以北地区布防,中国军队的防线呈现“倒八字”阵型。日军将攻击重点放在长乐街方向以求尽快推进,日军依靠强大的炮火优势和空军支援不到3日即突破了汨罗江阵地,防守的第20军向东转移至山区,第37军和第58军则向高桥一带和汨罗江、捞刀河之间转移。

  12月29日,日军第40师团完成横渡汨罗江之作业;然而12月30日晚上,40师团所辖的后勤部队-辎重第40联队遭到国军夜袭,联队长森川敬宇中校战死。这个不算起眼的损失让40师团前线部队在后勤上陷入险境,也为会战后期40师团提早撤退埋下伏笔。

  由于汨罗江大部地区以南原本就是田野,外加雨雪天气导致道路泥泞不堪,而湘北地区的百姓又早就把可以通行的大路大为破坏,导致日军渡过汨罗江后诸如坦克和重炮等 机械化装备不仅很难推进反而成为累赘。原本依据先前的计划,日军此次长沙作战之“牵制中国军队以策应香港作战”的原先计划已经达到应当撤退。但日军到经过 约一周的激战顺利推进至长沙城外,这一战局得阿南惟几十分兴奋,认为此次可以攻占长沙以雪之前未胜之耻,因而继续命令部队向南攻占长沙。然而,中国军队在 湘北作战区让开正面向两翼撤退本身就是按薛岳“天炉战法”的预定计划,诱使日军往“炉底”长沙城的重要环节之一。

  长沙城攻防战

  长沙城位于湘江东岸,隔江对岸的岳麓山是俯瞰长沙全城的制高点,原有的城墙早已拆除。日军为迅速接近长沙城的核心以尽快攻下长沙,并没有采用逆湘江而上先占岳麓山制高点的进攻路线,而是把湘江东岸作为攻击重点方向由正面进攻。第九战区防守长沙的是李玉堂所部第十军,这支部队在先前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曾因作战不利而遭国军统帅部严厉批评,军长李玉堂也被撤职,仅仅因为暂无接替人选而暂时留任,因而此战对于李玉堂和第十军而言都是“哀兵之战”,李玉堂也立誓守住长沙以洗刷上次战败之耻并得到上方首肯,第十军的官兵也士气高涨喊出了“守住长沙,要回军长”的口号。第十军部队和长沙居民协力在长沙城内布置了周密的防御体系,在城郊,守军工事采用地堡式,依托西面的湘江,对其余各个方向呈半圆形,外围工事由麻园岭—朱家花园—杜家山—二里碑—黄土岭—妙高峰—猴子石的连线,逐层向城市核心构筑,且逐层加大密度和强度,以中山西路—黄兴路—八角亭—南正街—坡子街这一线的核心工事最为坚固。在长沙城内几乎所有主要道路设置铁丝网和地堡,较大体积的建筑物都布置有火力点。为防止日军从湘江水路迂回,第十军把长沙南北两侧湘江水域都用水雷进行封锁。在湘江对岸岳麓山国军布置炮兵对城内守军进行火炮支援。

  12月31日至1月2日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长沙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

  1941年12月31日日军的第3、第6和第40这三个主攻师团分别进抵长沙城外,并依据计划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进攻。1942年1月1日,日军攻势更加猛烈,喊出了“到长沙城过元旦”的口号。日军和国军第十军的主力—方先觉所部预10师首先在长沙南郊的金盆岭至猴子石一线附近展开激战,所部29团依托阵地和迫击炮奋力抵抗,日军也毫不示弱在飞机和火炮掩护下向守军阵地发动了多次猛烈冲锋,战至上午10点,阵地被日军攻占。日军随后推进至由第28团防守的二线阵地,28团团长葛先才率部奋力抵抗一步不退,日军进攻受阻便将主攻方向改向东面和北面,并成功攻占了东郊和北郊的全部阵地,仅有预10师的阵地仍然未被攻占,28团团长葛先才因战功而被国军统帅部破格提升为“少将团长”。

  元旦过后,日军攻势趋于猛烈,长沙形势吃紧,薛岳身边不少参谋人士均劝薛岳将指挥所搬至后防安全地带均被薛岳拒绝,薛岳坚持将指挥所设置在长沙城边的岳麓山就近督战,同时薛岳发布遗嘱电报“如战区司令长官殉职,则以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代行其责”并严令第十军“固守长沙,不得退缩”。担任守城主力的预10师师长方先觉也给妻子准备好遗书,誓与长沙共存亡。1月2日,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继续向长沙市区发动猛攻,中国守军按计划退守第二线阵地,其中以修械所一带的战斗最为激烈,日军是一支用“武士道精神”武装思想的部队,官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军事素质过硬,战斗意志坚强,对国军阵地发起了以营为单位的集团式冲锋,将28团固守的冬瓜山阵地攻占,下午,第29团发起反攻,将阵地收复。原本位于第三线防御阵地的第30团主动出击支援二线友军发起了对日军的突袭。当日,第十军部队协同在白沙岭地区歼灭突入长沙市区的日军加藤大队并击毙大队长。国军士兵从该名大队长身上搜得获得重要机密文件,大意为:“日军弹药匮乏,补给告急”,薛岳获得该情报后,兴奋地说:“有此情报,胜过千军万马”,于是薛岳根据战前部署和敌我双方态势开始部署后续对日军的围歼计划。[2][16][17][18][19]

  1月3日至1月5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双方倚靠在残垣断壁进行激烈巷战

  1月3日,长沙城内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日军两个师团在火力掩护下集中兵力发动步兵强攻,先后攻占了守军二线阵地中的开福寺和陈家山,战至下午4时,日军第3师团工兵营攻入长沙市中心,李玉堂立刻令所部另一个主力师第190师进行封锁和阻击,日军工兵擅长攀上爬下于守军对制高点进行了激烈争夺。此时,预10师师长方先觉认为,若二线阵地被日军突破就只能据守城垣,因此必须清除城垣前的射击障碍,于是下令将妙高峰下的长街全部焚毁。就在长沙城内中日两军进行近身肉搏战之时,湘江对岸岳麓山上的炮兵利用地形上的绝对优势,对城内的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火打击,使攻城日军伤亡很大。[12][17]

  1月4日,日军再次对长沙市中心发动全面猛攻,双方在国货陈列馆和湘雅医院等重要位置进行了反复争夺均有不少伤亡,岳麓山炮兵则依靠东北风的有力风向继续对日军进行打击。经过数日的激战,第十军伤亡已接近三分之一但仍旧士气不减继续与日军进行逐屋逐巷的争夺。此时,薛岳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围歼长沙城内日军,而阿南惟几既不知晓己方情报已被截获,也不知道中国军队正从各个方向前往长沙准备反攻,依旧命令所部尽快攻下长沙城。入夜,中国军队已经到达日军背后对日军形成夹击,然而此时阿南惟几仍未下令立即撤退仍固执欲要攻占长沙,日本国内甚至还发表了“日军已经占领长沙”的消息。次日,时任十一军的参谋长木下勇少将和其他参谋都认为若再不撤退就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全体力劝阿南惟几立刻下令撤退,阿南惟几于是下令部队向东山等方向撤退并在撤退时发起最后进攻以作掩护和隐蔽,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失败

  撤退与截击

  在日军大举进攻长沙城之时,薛岳就开始部署对日军后期的歼灭战,蒋中正不仅应薛岳请求将先前从第九战区调走第四军和七十四军调回,还将七十三军和九十九军也交由薛岳调配,薛岳在得知日军正面临弹药缺乏且补给困难之时,立刻电令第九战区共九个军的兵力从东南、东北、西面和北面四个方向对日军进行合围。具体部署如下:第二十六军和第七十三军在浏阳河一线向北追击;第四军由株洲向北追击;第五十八军和第二十军在汨罗江由北向南堵击;第七十八军和第三十七军由东向西截击;第九十九军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由西向东截击

  长沙城至汨罗江

  1月5日就在第九战区的反攻部队已经打到长沙城外围日军背后之时,阿南惟几才被迫下令日军全线撤退,于是日军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而此时湘北天气又转向恶劣使得日军飞机无法进行支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五十八军日军撤退之路上截击日军,日军先头部队遭到阻击后才知路上有中国军队拦击于次日拂晓以主力向国军阵地猛攻,第二十军主力133师全力顶住了日军的反扑,日军正面进攻受挫则改为夜袭,将第五十八军的第10师击溃。但在捞刀河与汨罗江之间日军撤退极为艰难,国军第20军和第58军在影珠山和古华山对日军发动伏击,日军最终突破了国军的在此地的包围,但付出较大伤亡也被国军夺取不少武器,由于日间行军易遭国军发现日军多选择夜行,然而由于夜间不熟地形导致无法正确辨别方位,抓捕中国百姓带路则基本都会被带进国军的伏击圈。日军第六师团是之前参加南京大屠杀的主力部队,早在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中就出现“和第六师团同归于尽!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的口号,因此在撤退中第六师团先后遭到第七十三军和第九十九军等部队猛烈的攻击,伤亡惨重。日军为突破包围也奋力接战,在弹药不足和补给匮乏的情况下,顶住国军的炮火以白刃战法进行突围,战至1月8日,第6师团成功突破捞刀河,向汨罗江开进。此时,阿南惟几突然改变命令,令第6师团改变行军路线并且必须在在前进中消灭国军的截击部队,这一临阵突变使得第6师团再次陷入国军7个师的包围,战斗极度被动。日军为了救援被国军围追堵截的部队,派出第9混成旅团南下接应,但在影珠山遭到国军部队的抵抗未能达成目的,第9旅团山崎集成大队被国军全歼。第3师团大青山一带遭到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七十八军的攻击,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负伤。第40师团沿途遭到第三十七军和第七十八军轮番多次的侧击和截击,其中第236联队损失惨重,多名军官阵亡。1月14日,日军经过苦战终于渡过汨罗江向新墙河推进。[1] 

  汨罗江至新墙河

  在1月14日至1月16日,第九战区所部第20军、第37军、第58军、第73军、第78军等部在汨罗江之新墙河之间地区向日军发起拦击击、追击和侧击,同日军发生四次激烈的包围与突围战斗,部分国军部队甚至追过新墙河攻入原本的日军防区,然而始终未能对日军形成完整的大建制的包围和歼灭,日军尽管在撤退中伤亡惨重且极为狼狈但指挥系统仍能有效发挥,且在极度困难的状态下各部队的战斗意志依旧坚定。1月15日战区天气转好,阿南惟几立即派出18架飞机进行低空轰炸,在空军的掩护下,日军在1月16日成功突围并撤回到新墙河北岸。在12天的撤退中,日军因遭到国军的猛烈围堵攻击而伤亡巨大,仅有1.3万人成功撤回,日军以往不留尸体于战场的惯例也被迫放弃,在战斗地点留下大量尸体未能带回。在湘北地区双方交战开始后,按计划为牵制国军而在赣北地区发起佯攻的日军部队约3000余人在向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但3天后被赣北地区的国军击退撤回原防地。至1月16日,交战双方依旧恢复沿新墙河对峙的战前态势,第三次长沙会战至此全部结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