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瓷器 > 瓷器工艺品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拍卖行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拍卖行
  •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拍卖行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1.00
  • 最小起订量:
    1168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86203719
  • 更新时间:
    2024-03-31
  • 发布者IP:
    183.9.105.103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业务范围包括历代中国书画、油画、瓷器、玉器、雕塑、铜镜、金银币、古钱币、工艺品等。本公司受买家委托向古玩藏友征集真品到代的古董古玩,古陶器、瓷器、青铜器、高古玉、金银器、钱币、银元、铜器、印章石、矿石、字画等。真正做到古玩交易的面旗帜。目前信誉的古玩古董交易平台。 联合国内大型交易机构,在,上海、上海等地进行了数次国际艺术品展会,汇集24个国家藏家,累积近20万高端买家,以高成交率,高成交额,强劲的上升势头。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人。东吴重臣陆逊孙。因陆逊夺回荆州,孙权拜其为华亭侯,陆逊一支便居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陆机才高辞赡,有“百代文宗”之称。

  陆机存世墨迹《平复帖》为现存最早的古代名家墨迹,被称为“法帖之祖”。原帖现存故宫博物院,本次所展版本出自《秋碧堂帖》,由清代北方鉴藏家梁清标刊刻。

  北宋 米芾 行书道祖帖卷 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1051-1107),字符章,“宋四家”之一。北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上海青龙镇规模可观,于是朝廷置监镇,元丰五年(1082)米芾为镇监。此帖与苏轼《刘锡勅札》(摹本)合卷,原为李佐贤《书画鉴影》著录之《苏米翰札合册》四幅之一(其余为苏轼《功甫帖》轴[摹本]、米芾《章侯帖》页)。上款“道祖”即薛绍彭,书家,称“米薛”。是书神采奕奕,有龙跳虎卧之势,为其成熟期佳构。

  明 董其昌 行书天马赋卷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董临米芾《天马赋》,绢本大字,用笔跳宕雄健,是董书学米风格中的巨制。董氏曾多次临米芾《天马赋》,仅卷后吕景端题跋就称自己曾看过三卷。此卷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所书,董氏时年58岁。卷后本有题跋,惜被人割去。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号月山,上海市青浦人。1267举人,入元后官都水庸田副使,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筑来青楼、揽辉阁于青龙江上以终老。能书擅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此轴勾勒严谨,设色明净,造型精准生动,以斧劈皴刻画石质肌理。整体延续了宋代宫廷花鸟画的传统。任仁发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水利专家,曾先后主持修治吴松江(如上海志丹苑水闸遗址)等工程。

  元 马琬 暮云诗意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杨维祯(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先后为天台尹、钱清盐场司令、杭州四务提举等,在任十七年。元末东南兵乱,辗转吴越间,后徙居松江。此卷大字行书,用笔跳宕,作于晚年,为上海县高昌乡真镜庵(现浦东新区高行镇东沟)所撰的募缘启事,庵现无存,其故址尚有古银杏一株,传为当年遗存。

  第二部分为“人文/地区互动”。从元代《淀湖送别图》至明代《曲水园图》,形象地勾画了一幅元明以来上海城市人文的迁移路线图。本部分聚焦上海自然风光、语言饮食、人文构成等风土人情于书画中的体现。尤其关注明清以来江南文化的两个重镇代表——上海与苏州,随着其水系生态、地理优势、经济地位等综合因素的不断变迁,于书画领域产生的此起彼伏的互动关系。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为李升等为高士蔡霞外赴任冲真观所作赠别诗画。李升,山东濠梁人,晚居上海淀山湖畔,筑有草堂,元代杂剧作家陈以仁有诗赠之:“积玉溪头水拍天,草堂只在淀山前。”李氏善写窠石墨竹,与柯九思齐名,兼工平远山水。

  是图云山淡荡,茅舍隐现其间,景物迷离,清旷淡远。对此美景,乾隆皇帝赞道,“只有淀山倒影在,泖湖赊月伴涛声。”系目前传世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的代表作,其画史意义,犹如南宋《西湖图》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明 文嘉 曲水园图卷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系绘上海董宜阳“黄浦之上别业”曲水园景致,现址位于闵行临沧路148号古藤园,园内董氏手植紫藤留存,为沪上最古紫藤。董宜阳(1511-1572),字子元,上海闵行马桥人,系董其昌族叔伯,诗法高岑,楷书法虞世南,行草法僧智永,为艺林所重。与吴中文士多有交往。文嘉(1501-1583),文徵明仲子。擅书画,精山水。是图亦是明初以降上海城市人文向外迁徒(黄浦江两岸)的实证之一。

  明 马愈 畿甸观风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马愈,字抑之,号清痴、痴痴道人,上海嘉定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刑部主事。能诗善书,工山水,登逸品。系明初著名宫廷画家马轼子。此图曾被误归痴痴道人史忠名下,据考鉴,实系马愈作品。

  此图及序为赠当时“苏松常镇”监察御史王濬所作。马愈晚居苏州,与沈周祖孙三世交往,诗画倡和。是卷笔墨严整,以披麻皴为主,行笔凝炼,墨色滋润,其磊落凝重之笔趣,实开沈氏画目先风,为文伯仁等视为“吴门画派”先躯,极为珍罕。

  第三部分为“鉴藏/艺术影响”。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史得以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本部分梳理了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间上海书画鉴藏的四个主要阶段,即“肇兴”(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叶)、“高峰”(明末清初)及“半壁江山”(清末民初),同时探讨其与上海历代书画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其它地区艺术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