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钱币 > 钱币

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费用多少

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费用多少
  • 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费用多少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68974080
  • 更新时间:
    2024-04-19
  • 发布者IP:
    183.9.105.103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Lot 3692

  明崇祯

  潞王制“中和”琴

  来源:萧兴华旧藏。

  通长:120cm,肩宽:18cm,尾宽:13.2cm

  此琴中和式,琴额造型八棱形,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正圆,凤沼正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抚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应天时。面桐底梓,肩当二徽半,腰从八徽四分至九徽八分,岳山、承露、焦尾、龙龈、雁足均为紫檀木。

  Lot 3692肩部

  琴轸原皆为青玉制,遗失两件,后以老紫檀轸补替。琴八宝灰胎,髹黑漆,下层间有朱漆,局部杂以金末、朱砂、孔雀石等;漆质坚实,呈隐性流水断纹,局部间以梅花断。

  Lot 3692背面局部

  Lot 3692局部

  龙池上方刻隶书“中和”二字,龙池下方刻楷书诗文“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识“敬一主人”,诗文下方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一张。池内见楷书刻款:“大明崇祯乙亥岁潞国制柒拾伍号”,字体极为工整,落款皆填金,周镐《潞琴行》:“前明潞藩作中和小篆,填黄金。”

  Lot 3692局部

  Lot 3692局部

  此件潞王琴为目前所见最为工整完美者。抚奏其音色有古静清圆之妙,在潞王琴中属难得的佳品。

  Lot 3692琴尾

  “敬一主人”的称号为潞藩前后两代藩王所有,封地位于河南卫辉,第一代潞王为潞简王朱翊镠(1568-1614)是万历皇帝的胞弟,《明史》记载万历以后诸帝待潞王礼如福王,为“诸藩之首”,深蒙朝廷嘉许,在诸王中地位突出、权势显赫。

  “敕封潞简王之墓”碑跌

  第二代潞王朱常淓(1608-1648)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袭封潞王,有着非常广泛的文化追求,“工书画,好古玩,通释典”,不仅是书法家、诗人、画家,也善音律,自制或监制古琴,还著有《潞藩纂集古音正宗》、《潞藩新刻述古书法纂》、《古今宗藩懿行考十卷》、《万汇仙机棋谱》等等。

  潞简王“潞藩佳城”石坊

  潞王作为明代的宗藩,不能参政议政,多样的文化形式实际上是他们与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的特殊纽带,包括书法、绘画、诗歌、音律等等,藩王的艺术趣味也在彰显他们与更广泛的精英阶层共有的价值,同时也是维护他们作为文化楷模甚至文人领袖角色的重要方式。

  潞王《古音正宗》在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完成,其中第一册有“中和琴式论”详叙中和琴之形象。

  Lot 3692腹款:大明崇祯乙亥岁潞国制柒拾伍号

  此琴“崇祯乙亥”为崇祯八年(1635年),参照河南新乡博物馆所藏“大明崇祯甲戌岁潞国制陆拾肆号”,甲戌为潞王制琴第一年,此件为是潞王琴制作第二年之作品,工艺之精湛、用材之奢华考究尽显王侯气势。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Lot 3692局部

  此时风尚高雅、才华横溢的潞王才二十七岁,在斫琴的同时,命人仿制三代礼器并同样落有明确的制作年份和编号。目前所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崇祯八年潞国之正一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崇祯八年潞国十九器、大明崇祯九年潞国四十器。

  《故宫经典 故宫青铜器图典》第289页

  “诸藩皆望”的潞王制器乃“乾清供奉”,是进贡给崇祯皇帝作为御赐的宝物,主要在明宫廷皇室内部流传,民间得之者甚少。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潞王为(卫辉府)总兵卜从善拥护,携攻眷、宝器,渡河而南”,“流寓于杭”,坐镇并治理一方,臣子欲拥立为帝。而后明朝结束,在满清统治的初期,潞王及明朝遗老遗少自是难以自保,潞王琴在清代宫廷必然面临被清理的下场。由此,虽然潞王制琴相传有三百多号,经此改朝换代,只有散落民间的极少部分得以传世,至今所见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据民国初期杨宗稷《琴学丛书》所说,其所见潞王琴也不过十张。如今细数拍卖及私家所藏,像这样的潞王又经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著名学者萧兴华先生珍藏保存,更显得弥足珍贵。

  此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萧兴华老先生珍藏,曾与萧先生一起出现在《国家宝藏》的录制中。

  萧兴华(1941-2019)

  萧兴华(1941-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沁阳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古琴师从吴景略先生,与李仲唐、伊鸿书、吴钊、李祥霆等多位先生曾是同门。萧先生后来主要从事音乐历史理论研究工作,曾任音乐研究所所长助理,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等。曾先后到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云南、福建、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民族器乐的调查与采访,为报刊撰写近百篇文章,三十余万字。专著及编撰专集一百余万字。曾与简其华、王迪、齐毓怡合著《中国乐器介绍》,参与编著《中国乐器图鉴》等,学术成就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