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古董拍卖 > 珠宝 > 玉器首饰

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 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 供应商: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件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 手机:
    19102030840
  • 联系人:
    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58960287
  • 更新时间:
    2024-03-27
  • 发布者IP:
    183.46.136.127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从创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歷史,拥有强大的资金财团支持以及大量的买家资源,能够为每一位收藏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艺术品服务。

  由于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品舞臺大放异彩,潜力巨大,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决定大举进军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亚洲地区合作,由广州征集机构,进行亚洲地区徵集艺术品。

  1、委托拍卖阶段需确定委托人身份,主要指身份证明、及证明委托人身份的文件。如果委托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如果委托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社团法人登记证明等。

  2、委托阶段需确定委托人的权利。拍卖标的物所有权证明或依法可以处分拍卖标的的证明,及能够证明委托人对即将拍卖的物品或财产权力享有所有权和处分权的证明材料。

  3、拍卖人必须了解委托人委托的拍卖标的物的性质。委托人必须提供拍卖标的物的详细资料,包括拍卖标的的名称、数量、质量、新旧程度及存放地点。由于拍卖标的物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对于不同标的物,拍卖人应争取获得尽可能详细的资料。经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拍卖标的物的保留价,佣金收取的比例及拍卖方式等。然后签订《委托拍卖协议书》,也可称为委托拍卖合同(以下简称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人、拍卖人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代理人;

  (二)拍卖标的物的名称、数量、住所(存放地)、状况;

  (三)拍卖标的物的保留价;

  (四)拍卖的费用收取条款;

  (五)拍卖的时间、地点、拍卖价款的结算期限、标的物的交付方式及期限;

  (六)拍卖的方式及有关再拍卖的条款;

  (七)拍卖程序的中止和终止的条件;

  (八)拍卖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九)签约时间和合同的有效期限;

  (十)其它需约定的条款;

  本公司现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及海外藏家们提供出手难问题,经营业务包括艺术品鉴定交易。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钱币、金银首饰、宣德炉、铜观音、杂项等。多年的市场运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实力的评估、策划、交易交易队伍。

  我们的优势:

  多位高级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众多国内外客户的雄厚实力公司竭诚为供拍和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古玩古董交易平台我公司每月举行大型民间鉴宝活动,有需要的客户请提前联系,以便工作人员提前预约!如本地藏家,可以直接带实物鉴定交易

  本公司是以经营文化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公司,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策划,企业形象策划,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工艺礼品,珠宝首饰,金银首饰的销售。

  我最喜爱的艺术作品就像是一群老友,我会定期前往探访,譬如说伦敦国家美术馆(London's National Gallery)中的一些作品:乔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的《维斯托杰克》(Whistlejacket)便是其中之一。单是今年,我已经瞻仰过至少十几次这匹阿拉伯纯种赛马的风采了。

  我心爱的朋友还包括佛罗伦萨西边小镇卡尔米尼亚诺(Carmignano)圣米歇尔教堂中由彭托莫(Pontormo)所作的《圣母拜访》(Pontormo’s Visitation),以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中委拉斯凯兹(Velázquez)的《胡安·德·帕雷哈肖像》(Portrait of Juan de Pareja)。碍于距离遥远,我只得满足于这段异地恋,每过一段时间才能一睹芳容,许是出于这一原因,我从中得到更多惊喜,看到此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当我留意到画中的新元素时,对整幅画作的看法都会改变:彷佛我忽然发现自己认识了大半辈子的朋友其实完全不同,或是有着我从未发现过的性格特征。

  约翰·伯格(John Berger)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节目主编的著作《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便以此为主题,探讨人们本身认知的差异如何影响对艺术的欣赏。这一系列纪录片于1972年开播,当年我还是个小男生,但当中有一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时至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伯格先是邀请观众欣赏梵高的一幅画作《麦田群鸦》。我当时不觉得有何特别,但感到画作完成得十分仓促:几片被狂风刮过的麦田,上方笼罩暗色形状,混乱天空中的乌鸦则以潦草几笔带过。伯格随后要我们再次望向同一幅画,同时加了一行言简意赅的字幕:“这是梵高自杀前绘下的最后一幅画。” 现在有何体会呢?伯格问道。在得知这一简短而悲伤的背景后,这幅画是否看上去有所不同?

  对我而言,常常是读到有关某位艺术家的文章,或是浏览艺术家本人的著作时,会改变我看待艺术作品的方式。1989年,艺术史学家约翰·迈克尔·蒙蒂亚斯(John Michael Montias)出版了一部重要档案研究著作《维梅尔及其环境:一张社会历史的网》(Vermeer and His Milieu: A Web of Social History)。蒙蒂亚斯(John Michael Montias)笔下对维梅尔和其家庭的描写令我大开眼界,了解到艺术家一生中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与悲剧,相信所有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谁能想到这位绘下安详静谧杰作的伟大画家,实际上过着如此动荡不安的一生?

  维梅尔(1632-1675),《代尔夫特景观》,约1660-1661年作。此作现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读完这本书不久后,我就来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collection,The Hague),在这幅《代尔夫特景观》(View of Delft,上图)前驻足良久,沉浸于这种顿悟真谛的感受中。这幅由城门外描绘城市景观的安详杰作,忽然平添一层全新意义。实际上,正是画中的光线成为我的全新发现。我第一次留意到城镇上方空中的乌云;也因此第一次理解了画家为这幅城市景观所注入的奇异元素;我也终于感受到此前那不起眼的细节——亦正是画作中暗藏的情感。

  我意识到了什么呢?这幅画其实讲述的是天气的故事:空中飘过的乌云刚刚为城市带来阵雨,如今雨过天晴,因此潮湿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微微光芒。换言之,维梅尔精心绘下暴风雨过后的这一美好瞬间,城市笼罩在安静祥和的美好气氛中。正是因为艺术家深明在人生中如此般宝贵完美的时日屈指可数,因此才能以这样强烈的感情绘下此画。同许多艺术家一样,维梅尔用画笔创造出一个现实中求而不得的梦幻完美世界。

  约翰·康斯特勃(1776-1837),《卷云习作》,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伦敦/ Bridgeman Images

  偶然间翻阅到萨福克郡出版公司出版的约翰·康斯特勃信件,再一次彻底改变了我对画家作品的理解方式。

  康斯特勃不仅是伟大的知名画家,更是字字珠玑的作家,读着他的亲笔信,我被他对妻子玛丽亚的深刻爱情所打动。玛丽亚病重多年,最后于1828年被肺结核夺去年轻的生命,康斯特勃的绝望见于字里行间,我为此戚然动容。

  玛丽亚最痛苦的病症之一便是呼吸困难——因此二人于1820年代离开正因工业革命而常年烟雾笼罩的伦敦,来到汉普斯特德居住。康斯特勃在数封信件中都以悲痛笔触提及妻子的肺气肿病情。同时他也更加炽热地记录下自己想要在艺术作品中捕捉“新鲜空气”与“轻拂微风”的愿望。

  读完艺术家信件后的几天,我来到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其中一间我最爱的画廊,那里可以欣赏到康斯特勃一系列“云朵”油彩习作(Cloud Studies),描绘汉普斯特德荒野上方的伦敦天空。忽然我不禁想到,这些鲜活美好的画作,是否是艺术家内心的倒影——他想把那些玛丽亚无法呼吸到的新鲜空气都注入作品中?有没有可能康斯特勃同维梅尔一样,将画作看成美好梦想的写照?

  卡拉瓦乔(1571-1610),《圣马太蒙召》,1598-1601年作,圣王路易堂,罗马。相片Scala, Florence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有言曰,"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完成未尽的心愿"。我们看待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画作方式可能因书籍而改变,亦可能因友人而改变。我曾于罗马圣王路易堂(Contarelli Chapel in San Luigi dei Francesi)与一位令我敬爱的女士探讨卡拉瓦乔的《圣马太蒙召》(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上图)。

  她是一位画家,可能因此能够更好地解读其他画家的创作策略。她凝视画作良久,思考其构图结构与内在含义,尤其是卡拉瓦乔对于光影明暗的处理。在这幅画作中,基督降临于收税人马太的世俗生活中——画面以十七世纪罗马收税人的地下办事处为背景,基督正召唤马太离开黑暗,走向光芒。画面中一束光照亮了基督的右手,投射到马太身上,他正被一群偷税者所环绕。

  我的画家朋友在卡拉瓦乔的光影明暗间看到了我完美错过的细节。她为我讲述了她的观看方式。光线好似一个楔子或杠杆一般射入房间,角度彷佛天平倾斜的一边。马太正坐于这一光之天平下方,面前满是点数完毕的钱币,天平的这一边因此下坠。他的灵魂因世界之重而下沉,但现在他即将听从召唤,升向光芒。换句话说,整幅画作的构图呼应了收税人马太的职业标志:在传统基督教图像中,代表收税人的正是其用以点数黄金的天平。

  现在我也看清这一点,自身亦走出黑暗,卡拉瓦乔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这张伟大巨作的含义完美展现眼前。我此前到底为什么会错失如此明显的暗示?但回想起来,我也许不该过于自责。我花了十年时间撰写卡拉瓦乔的传记,差不多也已经博览过所有与艺术家和其作品有关的书籍——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此作中的天平式构图。

  这其中也许也隐藏着一个无法忽略的真理——伟大的画作同亲密的朋友一样,总能给予我们全新的感悟。茫茫学海,无际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