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机械 > 节能设备 > 节电设备

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 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 供应商: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台
  •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道顺江段77号
  • 手机:
    18086818212
  • 联系人:
    吴正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14336995
  • 更新时间:
    2017-06-19
  • 发布者IP:
    125.71.161.178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眼下,虽然许多城市慢慢步入夏季,空气能热水行业急速发展,但是北方城市的“煤改电”却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春种秋收”的哲理每个人心有感触,北方城市的“煤改电”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产品的安装调试,进入冬季采暖之后,居民才能够享受到舒适惬意又节能安全的空气能热泵采暖生活。

  作为“煤改电”的发源地,北京几个区相继公布了年度“煤改电”的招投标公告,空气能行业专业品牌、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欧特斯空气能独中大三元,成为通州、朝阳、怀柔三区的指定服务商,欧特斯空气能品牌缘何得到北方用户的认可,四大航天技术的保驾护航让超低温采暖机组能够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高效稳定运行!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对于空气能热泵产业而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空气能热泵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面对整个产业在地域——北方市场、应用——采暖市场等两个维度的重要突破,如何做好下一个十年的布局尤为重要。

  航天速热

  超低温环境工矿下实现热水的高效制取着实考验着机组的能效,在航天速热系统中,由欧特斯空气能专利研发的航天专用主机,采用高强度钣金结构,强度提升30%,全新表面处理技术强力耐腐蚀,百叶窗翅片,换热系数更高,内螺纹铜管加热技术换热更出色,动力学结构网罩,运行更安静,电子膨胀阀节流技术,制热量提高10%以上。此外,采用STC航天高效换热器,运用航天换热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

  航天远程监控系统

  目前首家自主开发的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实现了家用机与商用机的列装,应用涵盖热水、采暖、烘干等领域。欧特斯航天智能远程监测平台系统,由商用机组、云终端、路由器、远程监控终端盒子、终端电脑等五大核心部件组成,整套商用机组的运行系统在电脑上进行系统呈现,在整个采暖季中,哪个地方采暖遇到故障,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解决问题,非常的智能便捷。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航天智能除霜

  超低温空气能热泵机组最怕遇到“霜冻”天气,在去年的行业媒体报道中,青岛有一家安装某品牌采暖空气能的用户,在一场大雪之后,置于室外的主机底座已经全部结冰,电机风扇也被磨坏。

  堪称史上最严的环保督查即将实施,国家环保部制定了“2+26”城启动清洁能源城市试点,总共财政拨款百亿,为期三年,实现试点地区散烧煤供暖全部“销号”和清洁替代,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空气能热泵采暖在2017年北方市场应用火力全开!

  在雨雪霜冻等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制热是衡量一台空气能热泵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欧特斯采暖空气能通过航天技术融入空气能热泵在超低温天气中遇到的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保障热水器能够强效制热,抵抗超低温工况环境带给机组运行的诸多不利,实现零下25摄氏度超低温环境下的强效制热,保证居民家中采暖的稳定性。

  航天管路防冻技术

  作为中国航天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广电器旗下品牌欧特斯空气能应用了航天智能管路防冻技术,智能系统能够自动感应温度,智能化冻,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欧特斯空气能超低温采暖机组上,均采用各种保护装置及温度点感测,当检测到蒸发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主机开启化冻模式,确保机组在低温坏境条件下性能稳定可靠。采用四通阀换向除霜化冻系统,结合微电脑芯片控制有效保证除霜效果,系统根据测试各参数值IC输出控制信号,通过IC驱动膨胀阀调节相应参数值下的开度,使压缩机稳定的工作在最佳的工况下,除霜过程控制简单,系统稳定可靠。成都工厂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设计供热

  “在去年欧特斯空气能热泵产品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客户对于如何使用非常陌生,所以公司售后服务部也是专门派驻专人在现场进行24小时的服务,客户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随着打电话,欧特斯空气能售后服务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在8小时之内将问题解决。”

  北方“煤改电”空气能热泵采暖工程,还是欧特斯空气能品牌靠谱!lixiangshushijia524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发展逐步到了转型期,近年来,国家与政府也在大的战略层面上有意引导经济发展的转型,这种转型从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比重的显著变化而可以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