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陶瓷 > 瓷片内墙砖 > 组画瓷片

福州大明宣德炉鉴定

福州大明宣德炉鉴定
  • 福州大明宣德炉鉴定
  • 供应商:
    福州华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价格:
    面议
  • 最小起订量:
    1
  •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八一七路茶亭国际27楼
  • 手机:
    15395919695
  • 联系人:
    黄家豪 (销售部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50038040
  • 更新时间:
    2019-11-25
  • 发布者IP: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福州古董鉴定,福州古玩鉴定

  (请直接电话联系)

  世藏黄金,盛世藏艺术。在满足了基本的吃穿需求、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文化艺术品的消费会明显增加,艺术品规模和价格与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顺周期关系。

  艺术品的财富效应对货币需求产生正向影响。艺术品的持有者将价格上升的艺术品出售实现其财富;艺术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以货币标价的艺术品交易量的扩张,相应的货币需求增加;艺术品价格上涨使预期未来收入提高,这些都会刺激艺术品持有者扩张消费和投资。同时,艺术品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资产选择,其财务和精神层面的收益会影响货币流向和流量的替代效应。

  公司位于全国十家繁华大都市,依靠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灿烂悠久的世界歷史文明、丰富多姿的艺术品资源,树立全球新的艺术品投资方向,使更多的平民有机会参与世界著名艺术品的投资,凭借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打造辐射全球的文化金融交易平台;重点建立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全球华人及社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度互动;面向全球市场开展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 本著“根植中华,和合共赢”的经营理念,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世界文化艺术品市场,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文化艺术品高端资本运营平台;通过文化与金融全面有效的结合和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反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将长期在文物回流、新人新作的扶植、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文化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和互动,促使中华文化发展的绵延流长。 新世纪,新机遇,为开拓业务,现联合国内各大博物馆,文博鉴定机构,艺术品经营公司,香港以及国内的艺术品基金对外征集.鉴定.收购各类珍贵艺术品,所有艺术精品,均由通宝际核心客户直接私家珍藏,如果您同样是致力于艺术品收藏的成功人士,我们将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鉴定.检测.投资指导等服务,定期举办核心会员的联谊酒会,名家鉴赏等活动,希望在中华文明保护的道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主营范围:精品瓷器,精品田黄,精品铜器,珠宝首饰,精品玉器等

  把藏品的照片和其他资料寄至(或发邮件)本公司;1254863079@qq.com - 请写清楚您的地址、邮编和联络电话

  三件古籍刻经定向入藏国图

  古籍文献拍卖部分以总成交7639万元创下保利拍卖历届古籍专场成交之最。本场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三件中晚唐至北宋初年刻经:后唐天成二年刻本《佛说弥勒上生经》、晚唐刻本《李仁锐金刚经》、五代至北宋初年刻本《弥勒下生经》。这三件拍品在预展期间曾引来众多藏家的围观,但也就是在预展期间,多方经友好协商,正式决定将其交由国家图书馆定向入藏。

  《佛说弥勒上生经》为唐代经书,刻成于公元927年,是目前在市场流通的年代最早且有明确年限的刻本印刷品。“目前已知的存世最早的刻本印刷品,是收藏于英国图书馆、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佛说弥勒上生经》可以说仅次于《金刚经》。”此前,这部唐刻经书曾估价15万至16万元,有行家预测,其成交价格可能会翻五六十倍。而今,其定向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中国馆藏精品的行列又注入新的血液,保利拍卖也为支持我国博物馆事业贡献了力量。

  此外,近现代书画、现当代艺术、珠宝钟表、当代水墨等门类也展现出独当一面的能力,本次拍卖会成交价超过一亿元的拍品有1件,超过一千万元的拍品共有30件,五百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96件。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 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从“玩儿”出发的收藏之旅

  1976年,“文革”结束的时候,马未都21岁,正处在精力充沛、热情、好奇的年纪,但他跟城市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成了一名工人,那个时候没有大学生,也没有年轻的国家干部。

  但他跟大家又有点不一样,别人下了班或者休假的时候,会结伴看看电影、逛逛街,他却更喜欢一个人去淘各种老玩意儿,鼻烟壶、手炉、瓷罐或者小玉牌等等,只要是老的东西,他都喜欢,看见了就拔不动腿了;至于为什么喜欢,他没有想过,就像今天的孩子,有的喜欢美食,有的喜欢旅游,喜欢就是打心眼里高兴。

  马未都的父亲是军人,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学识渊源,周围也没有其他人对他影响深刻,他就是喜欢那些东西。他觉得那些东西走过了几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还留在这个世上,又与他见面,这件事情很奇妙;他又天生好奇,喜欢刨根问底,见到任何东西都会习惯性地去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个杯子,为什么有把手呢?把手是为了防烫,也是为了好拿,可是,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把手的呢?

  带着疑问,他会去仔细琢磨,去看书,去问懂行的人,如圈里的史树青、王世襄等人,“凡是专家我都去找他们聊。”等到豁然开朗的时候,就一个人偷着乐。

  但是,收藏这些玩意儿,在当时有点不务正业,因为挣的那点工资都被他买“玩儿”的东西了,但是他身不由己,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就很难受,有的时候,他没有能力把它们带回家,就一趟趟地去别人家里过眼瘾。好在,父母的收入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每个月也有近200块的工资,所以,并不需要他来养家,对他也不太干涉,由着他的性子“玩儿”。

附近城市

厦门

莆田

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