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桓(环)石地坪工程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建材 > 混凝土制品

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市

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市 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市
  • 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市
  • 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市
  • 供应商:
    上海桓(环)石地坪工程有限公司
  • 价格:
    23.00
  • 最小起订量:
    200平方米
  • 地址:
    上海市金山区丰盛路18号
  • 手机:
    13122569501
  • 联系人:
    张小姐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 产品编号:
    108771388
  • 更新时间:
    2018-04-27
  • 发布者IP:
    114.234.89.253
  • 产品介绍
  • 用户评价(0)

详细说明

  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然而,不再“城中看海”却不仅仅是管道扩容这么简单。“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以深圳光明新区举例,这个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区,一方面有26个易涝点,内涝严重;另一方面又严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靠从区外调水。“这说明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清华大学校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吉宁教授介绍,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道路透水铺装形成海绵体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也可称排水混凝土。其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 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附近城市

上海